威望
贡献
金币
钓鱼币
精华
在线时间 小时
注册时间2013-11-24
|
转自“旅程平安的博客”。
链接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62bbdc2c0100fmgb.html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最近听一位留学博士谈论在德国发生的一件事,感慨良多。
他有次在德国出差,跟一个德国人从莱茵河旁边走过,看见有个小孩在河边钓鱼,他大概上小学五六年级。小孩有两根钓竿,德国规定钓鱼,一人只有一根钓竿。其实,两千多年前,我们中国的孟子就懂这个道理,孟子说,勿竭泽而鱼。一个人不要把河里、池塘的鱼钓光了,免得以后的人没有鱼吃。
这位德国人一看这小孩的两根钓竿,就走过去问:“孩子,你怎么两根钓竿?”
小孩马上说:“我只有一根,另外一根是我朋友的。”
“你朋友到哪里去了?”
“他去洗手间了。”说着,另一个小孩就走过来了。
德国人说 :“嗯!一人一根钓竿很好。有执照吗?”
后来我知道德国人钓鱼要有执照的。因为要钓鱼,首先要学习怎么钓?学会后发执照。
“有。”
朋友又问:“有带尺吗?”
在德国钓鱼没带尺,就好象打高尔夫球没有带球杆一样。
小孩说:“有!有!”
德国规定是7寸以下的放回河里,7寸以上可以放在竹箩里。
“嗯,很好!”最后那个德国人就对说:“我们走!”
路上博士就忍不住地问:“那么巧,碰到你儿子了?”
“不是?你朋友的小孩?”
“不认识。”
“不认识?”
接着他就讲:“先生,在德国,每个小孩都是我的子女,都有教育的责任。”
难怪德国人的素质那么高!
关于社会教育,我们是否都应该做到这一点?尤其是我们做教师的,当我们对社会教育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,满腹怨言时,在学校是否可以做到随时、随地、随人、随事地教育身边的违规学生呢?即便是与自己不相关、不认识的学生,或别人家的孩子。
所有的教师都这样做,我们的学校是否会更美好?这种”美好”是否会辐射到家庭、社会呢?
作者:山东省曲阜实验小学 孔为峰 孔艳华 2003年
旅程平安的读后感:在网上搜到这篇文章的时候,很有点惊喜的感觉----原来真的有人和我一样被同样的事情感动和感染。其实,我是在2003年左右从余世维先生的“管理者常犯的十一个错误”中听到过这样的故事的,当时就被他的德国朋友讲的那句话“所有德国小孩都是我的小孩”感动了。因此,在2009年3月春天参加西南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时候,我引用了这样的概念,“所有中国孩子都是我的孩子”,博爱,社会教育成为我做好教师工作的思想理念。 |
|